- 吴全节
- (吳全節, 吴全节) (1240-1321)元代正一道著名道士。 饒州安仁(今江西餘江縣)人, 字成季, 號閒閒。 吳全節出身於儒門, 十三歲時至龍虎山師從正一道張留孫, 〝得其秘法, 祈禱輒應〞。 年十六出家為道士。 師徒二人均以善祈禳占卜而見重於元室。 至元二十四年(1287), 吳全節至京師大都, 隨張留孫謁見元世祖, 〝遂留不歸〞。 自此後五十年間, 吳全節歷元世祖、 元成宗、 元武宗、 元仁宗、 元英宗、 元泰定帝、 元天順帝、 元文宗凡八朝, 因其才氣橫溢, 為人聰穎達悟, 貞靜文雅, 且善識為政大體, 故受知於朝廷, 成為重要心腹政治謀臣。 張留孫每於朝廷論事及上奏, 多有由吳全節出面解答者。 而成宗〝敕每歲侍從行幸〞, 以備皇帝顧問。 全節屢屢〝以天子之命, 祀名山大川〞, 巡察人物鄉里、 風俗民情、 歲事豐歉、 州縣得失, 〝東南西北, 轍跡咸至〞。 如至元二十六年(1289), 奉詔祠南嶽﹔二十八年(1291), 奉詔從張留孫遍祠嶽瀆山川﹔二十九年(1292), 奉詔祠中嶽、 淮瀆、 南嶽、 南海﹔泰定二年(1325), 奉旨代祠江南三山。 全節雖多次辭以不堪擔當大事, 而皇帝稱〝敬慎通敏, 誰知卿者?〞 屢予褒獎拔用。 元貞元年(1295), 成宗御授〝素崇道法師, 南嶽提點〞﹔大德二年(1298), 又授〝素崇道玄德法師, 大都崇真萬壽提點〞﹔十年(1306), 賜授〝江淮荊襄等處道教都提點〞﹔十一年(1307), 授〝玄教嗣師, 賜銀印, 視二品〞, 不久後又〝賜七寶金冠, 織錦文之服〞﹔英宗至治二年(1322), 吳全節繼其師張留孫任上卿玄教大宗師, 敕封〝崇文弘道元德真人〞, 命總攝江淮荊襄等處道教, 知集賢院道教事, 賜玉印一、 銀印二。 全節之祖亦被追贈為昭文館大學士, 其父被封為饒國公, 其母為饒國太夫人, 其故里則更名為〝榮祿鄉具慶里〞, 降璽書護其家。 吳全節才高德重, 學問典故, 從容裨補, 有人所不能知, 何榮祖、 張思立、 王公毅、 王士熙等大臣執政期間, 皆以咨詢﹔而其親敬長者, 〝推轂善類, 唯恐不盡其力〞, 洛陽太守盧摯及吳澄、 閻復等, 均因其舉薦而受到重用。 吳全節長於著詩, 據吳澄《吳文正公集.吳特進詩序》載, 全節舊有詩稿, 不啻千篇, 凡所至之處, 幾無不吟詠。 譬如《題崇禧觀》曰: 〝曲林古觀水西流, 天遣皇華駟玉虯。 高士遠分龍虎派, 哲人久伴鳳凰遊。 樓台山色三峰曉, 池館泉聲五月秋。 雲案凝香浮洞府, 坐令和氣藹丹邱〞。 寫景抒情, 吟詩詠道, 韻味悠長。 《書史會要》說他善草書, 傳世作品有《白雲觀歌》等。 雅相友善, 交遊文賢, 蓋不盡記, 如趙孟兆頁、 黃公桶、 閻復等著名人士皆為之友﹔至若周人窮急, 〝又未嘗以恩怨異其心〞, 時人以為頗有俠氣。 就道教之功而言, 吳全節助師扶教, 闡補道旨, 彌縫其缺, 建龍虎山崇文宮、 仁靜觀、 明成觀等, 於江南天師道在元代的興起, 使其位升三山之首, 宮觀林立, 遍布江南各地, 甚至在北方傳播, 有著突出貢獻﹔而居達觀堂, 其位尊顯, 隆於道門, 弟子夏文泳、 毛穎達等受賜封〝真人〞者數十人。 《江西通志》尚載全節〝所著有《仙壇記》〞。
Explanatory dictionary of Taoism. 2013.